行业知识
淬火的故事【全集】
来源:上海辉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
时间:2012-4-27
一日,孙工到朋友陈工的小热处理厂.见操作者正在进行淬火.约直径18*250mm,材料45钢,出炉后垂直入水,操作上是中规中矩,在了解了此轴的工作状态后,
孙工对对陈工说:"我来淬一根."
随即出炉,垂直吊挂预冷后,取火钳夹持轴中间,横向入水,取出停留片刻,复入水,后取出,
孙工对陈工说:"好了."
陈工问:"我问过一个老师傅,教我一招说垂直竖向入水变形最小,你为什么横向入水呢?"
孙工开了句玩笑:"横竖都是淬"
[横竖都是淬,一般来讲,轴类零件垂直轴向入水,的确可以减小工件的变形,但此工件属大细长比,(长度/直径大于10)若横向入水会产生以下缺点
1 因轴长,轴的一端与另一端入水有时间差,其热应力不同时发生,易产生变形.
2 轴长,入水后因为轴两端所受的水压不一致,蒸气膜不能同时破裂,产生组织应力不一致而引起变形.
3 热组织应力互相叠加,会产生更大的变形.
径(横)向入水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.
其次,垂直入水发生的变形如弓背状,难以矫正.而横向入水会沿着火钳夹持点成V型变形,校正时,在夹持点施力.(因夹持点通过预冷及钳口夹持,不发生M转变,一般为P,其塑性较好.可以施力)容易校正变形.]
陈工问:"那孙工以后要求他们全部采用横向入水,就可以减小变形了,对吧?"
[入水只能说做一步,其他的影响因素很多]
孙工答:"最好能压低一下加热温度,出炉时采用预冷来降低淬火温度."
陈工:"什么乱七八糟的,加热温度不就是淬火温度吗?"
[1、加热温度是指工件的奥氏体化温度,
2、淬火温度是指工件投入淬火液瞬间工件的温度,
3、预冷温度是指奥氏体化完毕,在比淬火液冷速低的介质中停留,工件离开此低冷速介质时工件的温度
这些温度是有区别的,特别是第1条和第2条极易搞混"比如,你可以将45钢加热到840度,然后预冷到780投到淬火液,工件最终的性能,热处理硬度与840入水,没有太大的区别,可是开始就采用780奥氏体化,一般情况就不可以了.]
陈工:"那为什么要压低奥氏体化温度与淬火温度呢?"
[1 、压低奥氏体化温度,可以减小奥氏体中的含碳量,以期在淬火时得到板条马氏体,板条马氏体在转变的时候,本身就有较强的自回火现象,可降低应力,减小变形.
2、压低淬火(入水)温度目的在于降低工件与水的温度差,以其减小热应力,而45钢的最终变形是以热应力为主的]
陈工:"还要注意哪些事项?"
孙工"最好冷到一定的时间,取出自回火,然后投到水中冷至水温."
陈工:"为什么要用这条呢?
自回火是以工件自身的热量对已转变的M进行快速回火.
自回火的优点
1 因工件在淬火过程中已有回火,在回火时,与没自回火的工件采取一样的温度,可以缩短回火时间,提高效率.工些低碳马氏体钢做工些零件有时因为有自回火,还可不用回火直接使用.
2 自回火可避免因组织应力持续增大增加变形或工件淬裂.
3 工些大锻件的调质淬火工艺为水--空气---水//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.
陈工:"那孙工如何提出工件进行自回火?"
1时间法:依工件材料选择,一般水冷时间为3-7mm/S,可取出短时自回火.
2振动法:依工件淬水时传到手上的振动强弱来醇基燃料确定.当振动减弱时取出,不过这条需要成熟经验
3表面温度法,用1/2法取出工件后,观察工件表面水迹烘干的时间来估计取出时工件的温度是否合理.若取出即干,说明工件离水过早,应快速再入水.一般取出工件3-5S水迹变干对于调质件是合适的(当然要考虑工件尺寸的影响),需停留3-5S自回火后,复入水.经验丰富可当水迹变干后,向工件吐唾液来确定自回火程度.
案中轴属于用心部热量回工件表面.
还有一些工件(45钢)如小砍锤,要求大端硬度46HRC小端硬度32HRC,此时可采取小端先冷,取出让大端热量传至小端,至小端变暗红色(属淬火过程中的调质)再冷却大端,或采用工件全部入水的作业模式.(自回火的程度决定是否采用同时入水)最后用低温整体回火,可谓方便之极.若采用整体淬火,在回火时需采用一次高温回小端,再一次低温回大端(或整体回高温氧化),且易造成大端回过火的现象.陈工:"那是不是硬度合格就代表调质后的性能合格了呢?"
硬度只代表工件的一种性能.调质后的性能不可以单用硬度来评估,
例,同样件(45钢)调质28HRC,
一件淬火后硬度(没采用自回火)34HRC,采用低温回火,最终硬度28HRC,
另一件淬火后硬度54HRC,高温回火后硬度28HRC,
这两件的韧性/抗垃强度相差太大了,一般来讲,调质工件的淬火后硬度必须要达到42(大件)48(小件)HRC,高温回火才可以
陈工:"这调质,小变形淬火还挺复杂呢?"
更多资讯尽在:www.huiye-sh.com
<< 返 回 >>
|